信息工程学院 吴杨
 |
德国小镇伊尔梅瑙 |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为期三个月的德国研修学习生活就结束了,回想起在德国的日子,学习、生活的细节还历历在目,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但是,再新鲜的记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模糊,因此,我个人觉得,非常有必要把在德国学习的收获和感受好好总结一下,并和我们陕西工院进行一些对比,从中找出哪些是我们做的好的,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哪些是我们做的不够好的,能否有改善的可能和改进的空间,从而,为我院的教育教学提升计划尽一份力。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升专业知识和素养的这样一个机会。经过办理签证过程的小插曲后,带着对发达国家无限的憧憬和对异国他乡的想象,我终于与2014年10月7日登上了飞往德国法兰克福的航班。经过了十多个小时的飞行后,抵达了德国法兰克福。学校给我和材料工程学院张木老师安排研修的大学是“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TU –Ilmenau”。因此,我和张老师跌跌撞撞、连滚带爬的一路摸到了位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Thüringen”的小城“伊尔梅瑙Ilmenau”。安顿好了基本生活后,我们就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那个传说中的“TU –Ilmenau”。
 |
来到伊尔梅瑙工业大学 |
我将在这里渡过三个月的研修时光,首先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个所谓的大学居然是没有围墙和校门的,只有一个道路的指示牌告诉你,大学校园已经到了。
其次,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个大学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德国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这个大学所有的公共计算机系统都是基于Linux的,例如学生的选课、上课、图书管理等等,我们知道,Linux虽然是免费的,但是对维护技术的要求相当高,这些系统,不由地让我对德国的大学技术实力刮目相看。
第三,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伊尔梅瑙工业大学教学资源的丰厚。这个大学只有约5000名在校学生,却拥有6栋配置齐全的教学楼和实验室。里面的设施非常的先进和齐全,教室里绝不会出现投影机坏掉的情形。学校的图书馆设施先进,电脑配置齐全,书籍种类繁多,除了德文的书籍之外,还有大量的英文书籍,并且,这些设施是对社会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图书馆看书,但是WiFi和Internet则只对在校注册的学生开放,如果你没有用户名和密码,则只能望网兴叹了。
第四,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陕西工院不同,新生入学报到、注册、选课,都有学生组成的名叫“A4You”志愿者服务队来管理,我们在选课中心,这里的学生耐心的帮我们选择课程,由于语言沟通不够顺畅,这里的学生管理者还专门为我们叫来了德语比较好的中国留学生志愿者,最后,我终于根据自己的专业和这里所开的课程,选择了“数字信号处理”、“非线性系统”、“机器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等四门专业课。
第五,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里师资水平。我第一次上课,是叫做“机器人视觉”的课程,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上课时间居然是早上7点整。德国大学和我们陕西工院不一样,学生大部分都在校外租房,因此,7点上课,意味着学生最迟5点半就得起床,当我匆匆忙忙赶到教室,才发现,连我在内,一共才有6个学生选修了这门课。教室是一位儒雅的男老师,当他走进教室,看到我这张亚洲面孔,就问我:“你想听德语课程还是英语课程” ?我当然想听英语课程,老师立刻开始全程用英语讲课。我对这位老师流利的外语水平感到由衷的钦佩。
第六,我对德国学生的素质感到惊讶。和在陕西工院上课不同,在伊尔梅瑙工大的课堂上,绝对听不到任何嘈杂的噪音,教室里只有教师讲课的声音,当然偶尔也有不听课的学生,但是,伊尔梅瑙工大上课时是允许学生带笔记本电脑的,所以,这些学生就会安安静静的上网,不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课。还有,出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老师上课时,绝对不允许录像、录音和拍照。
 |
美丽的校园 |
第七,我对伊尔梅瑙工大老师的科研能力感到惊讶。这里的老师绝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研究项目,甚至有的老师还有自己的公司或研究所,记得上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时,老师拿出了一个黑黑的东西,说这个就是他们为下一代宝马汽车研制的汽车天线。只能看不能拍照。有一天,一个中国留学生告诉我,MP3的发明人之一就是该校的老师,他开的课叫“音频编码和压缩技术”,我立刻就去旁听了,由于是德语课程,我听得不是很明白,但是,可以看得出来,他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让上课的德国学生获益匪浅,在这里,我真正明白了“名师出高徒”的含义,科研能力和科研项目,确实是让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一个关键环节,怎样提升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八,我对伊尔梅瑙工大的课程体系感到惊讶,这里的课程开设之多,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针对我的电子信息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课程(在信息技术学院内),开设的课程就有150多门,并且,课程内容非常接近于生产实际,比如,我们学院内在讲述模拟电路时,依然是沿用传统的双极性三极管分立元件体系来构建我们的知识体系,但是在这里,主要以场效应管为主,并且和集成电路的设计紧密的结合起来,像是在国内比较前沿的集成电路设计这类课程,在这里是核心课程,实验设备齐全,图书馆的德文和英文书籍和资料也非常繁多。这里的课程体系非常前沿,电子信息专业的本科课程甚至包含了医疗电子课程,它的课程体系里甚至有人体构造等生物和医学课程。
此外,伊尔梅瑙工大对实践课程非常重视,和我校不同,这里的课程设计是专门的一门课,学时是一个学期,考核非常严格,学生不脱层皮,是不能轻松的通过答辩的。
第九,我对伊尔梅瑙工大的考核体系感到惊讶,这里的考核方式非常灵活,大致有试卷考试、预约答辩、大作业三种形式,对于学生人数超过20人的课程,一般采用试卷考试,但是没有复习资料,老师上课的PPT是学生复习的最主要的资料,由于没有教材,所以,学生的工作特别繁重,需要做大量的资料查阅工作。其次,对于人数较少的课程,也采用预约答辩方式,由教师提问,学生论述,助教记录,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答辩的表现,给出成绩这种方式。最后,对于实践课程,采用类似我校毕业设计答辩的方法,学生为了通过答辩,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确实不能通过考核的学生,学校采用转专业的方法,即和这门课相关的专业学生都不能选,这种机制,真正杜绝了学生蒙混过关的幻想。
再次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宝贵的研修机会,使我对自己的专业、职业、课程体系都有非常新的体会和认识。三个月的研修时光很快就过去了,我有收获,也有遗憾,遗憾之一就是由于德语不太好,因此,很多宝贵的资料和课程没办法学通学透,真有点像阿里巴巴进入了四十大盗的藏宝洞,却没法把宝藏拿回来的那种焦急。因此,建议学校以后安排这类研修时,为了提高研修效果,安排更多的德语学习和自学时间。遗憾之二,由于研修时间的关系,很多学校的科研项目我都很想参与,但一个科研项目往往持续的时间较长,因此被告知由于时间不够,不能够参与。因此,对于德国高校的精华所在“科研体系”没有深入的体验和了解。希望以后参加研修学习的老师能够深入的参与到德国高校的研究项目中,到“西天取回真经”!
再次对学校和各位领导说声:“谢谢”!
 |
和教授合影 |